2013年04月 154期
- 154
- 淺論農業雲端服務及未來展望
- 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不但開創人與人間新溝通模式,更在政治、經濟及社會等層面帶來深遠的影響。農業產業並未自外於此一趨勢,無論研發、生產及行銷均已應用資訊工具以提升競爭力,並已有初步成果。近年來,隨著行動設備的普及,資訊雲端服務備受各界重視,如何在既有農業資訊發展基礎上規劃農業雲端服務體系,強化農業資訊整合效能,將是農業未來發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 其實,農業雲端服務已開始起步,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首先開發「土石流防災資訊-圖文版」、「土石流防災資訊-地圖版」等行動應用程式(APPs),整合中央氣象局即時降雨量以及土石流警戒區域、各地緊急避難路線等資訊,讓民眾用手機便可在第一時間獲取土石流資訊;繼之而起,農業行政部門亦依其業務紛紛開發相關行動服務,例如「農旅玩家」、「農村好讚」、「樂活農村旅遊玩樂誌」將農村旅遊資訊移轉至行動設備,並配合手機定位功能,提供適地性(Location-based Service, LBS)服務。
- 「田邊好幫手」則整合批發市場行情、植物疫情、農作物生產預測及農業教育訓練等資訊,經由行動應用程式傳達給農民;「i35愛生物」及「愛鳳蝶」等則對生態觀察提供簡易、方便的觀察工具。此外,農糧署所開發之「行動化敏感作物種植面積調查系統」,將調查圖資下載於行動載具,供田間調查員定位及記錄調查內容,並透過網路上傳彙整,亦為雲端應用之一部份。
- -------------------------------------------------
- <國產牛肉巡禮系列一>
- 近年來,食品衛生安全問題深受消費者重視,去年萊克多巴胺美國牛肉的叩關,更在國內興起一股愛用國產牛肉的風氣;在行政院、農委會與衛生署等政府部門,及相關產業團體、牛肉生產業者的共同努力下,國產牛肉專賣店接連開張,傳統市場、通路及餐飲業也開始標示販售牛肉的來源,有效區隔進口與國產;再者,國產牛肉生產追溯制度也於去年建立了,愛吃國產牛肉的民眾甚至可以瞭解牛肉是出自那家牧場所養的牛。
- 國產牛肉新鮮味美,既無狂牛症、又無瘦肉精殘留的疑慮,一向深受饕客喜愛;雖然牛肉美食處處有,在國產牛肉專賣店卻保證可以吃到「正港」的臺灣好牛!這些專售國產牛肉的業者也不辜負消費者期望,研發出各式精緻好菜,滿足饕客味蕾。
- 這些國產牛肉專賣店究竟藏身何處?又有那些獨門好料理?農委會委託本會、臺灣肉牛產業發展協會、中華肉品協會與東海大學畜產系共同製作完成「國產牛肉巡禮」的宣導摺頁,共搜羅六家專售國產牛肉店家的資訊,包括店內招牌美食、店家的故事、優惠好康等,介紹給國人。本刊4月號起,將同步推出<國產牛肉巡禮>系列,以文圖並茂方式,帶您領略國產牛肉之美。
- -------------------------------------------------
- 凱馨育種新突破-「桂丁紅羽土雞」
- 一直致力於研究培育具有商業價值、優質純種土雞的凱馨,於民國97年進駐行政院農委會臺南新化畜產試驗所的育成中心,聘請當時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李淵百教授的研究生(目前已畢業,仍繼續在凱馨服務為研究育種工作努力)協助挑選適合培育之雞種,也與畜試所內的專家、博士共同進行商業用土雞育種研究。
- 因為土雞業界,山頭林立,無系統培育,長期雜交呈現出來的性狀不一,比如體型、皮膚顏色等,最後決定由自有紅羽種雞族群,選拔出市場接受度高之性狀來做育種,並以系統方式來純化穩定。要挑出適合的雞種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除了人工挑選外,還結合了現代科技,利用電腦交叉比對,讓選種的精密度更加提高。
- 首先凱馨從自家的契養戶中挑選出適合的雞隻,為了迎合市場需求,也為了未來在飼養時能降低成本、提高獲利,挑選培育雞種的指標為:產蛋率高、抗病率高、體型整齊度良好、屠體膚色粉嫩、腿肉部位發達之性狀,經過不斷的改良、純化,每一代皆經測試、檢驗DNA數據穩定。歷經五代繁衍、控制基因穩定後,最後將此品種取名為「桂丁紅羽土雞」(如圖)。為什麼會以「桂丁」來命名呢?是凱馨的鄧進得董事長為了要紀念當年曾經栽培他學習雛雞性別鑑別技巧的貴人,也就是頂呱呱炸雞的創始人-史桂丁先生,所以特將新培育出的土雞命名為「桂丁紅羽土雞」。
- (各篇文章詳細內容請見154期畜產報導月刊)
-
2013年03月 153期
- 153
- 恭賀! 2013十大神農獎得主出爐
- 傑出獲獎 養鵝、土雞、肉牛 3畜牧神農 搶先看
- 2013年十大神農獎得主已經出爐,經農林漁牧各界激烈的競爭及農委會嚴格的選拔,十大神農中有三位來自畜禽產業,分別為桃園縣養鵝戶陳燭梅、苗栗縣養雞戶魏趨鼎及嘉義縣養牛戶楊鎵燡;其中陳燭梅為養鵝界前輩,年齡已逾70,楊鎵燡未滿40,已坐擁600頭牛,也是牛肉美食店的老闆,46歲的魏趨鼎,所養土雞則在有機專賣店通路打下一片天。老中青三代各有所成,獲神農獎肯定,實至名歸。
- 神農獎主辦單位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表示,獲獎之十大神農,每位將可獲頒獎金20萬元及獎狀;惟有形的獎勵雖然重要,十位神農經營事業的成功經驗,及重視產品品質、衛生安全與建立品牌的努力,是其他農友學習的典範,也符合農委會「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農業施政目標,希望藉神農們的獲獎事蹟,成為帶動臺灣整體農業向上提昇的力量。
- 農委會初步決定於4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表揚獲獎的十位神農及十二位模範農民,在頒獎典禮前,本刊特分別專訪陳燭梅、魏趨鼎與楊鎵燡三人,帶您深入瞭解其牧場經營之道、家庭與事業成就,以及為人處世理念,共同分享新神農的榮耀。
- -------------------------------------------------
- 「新屋鵝先生」陳燭梅 自產自銷混血鵝 獲選神農
- 獲選新十大神農之一的陳燭梅,今年初已經滿72歲,大半生養鵝,以獨到的育種技術、飼料配方及經營手法,成為肉鵝產業達人,並終獲神農獎肯定,外界認為實至名歸。對於年逾70獲選神農,陳燭梅認為印證了一句話:「多藝藝不精,專心一意可成名」,這句話正是他的人生座右銘。
- 陳燭梅的父親在他十幾歲時即過世,自此他進入社會歷練,與形形色色各類人士接觸,體悟到專心一意的重要;他看到許多人在農產品價格高的時候投入,價格差的時候殺出,隨波逐流、起起伏伏,最後一事無成。他認為,專一、用心去做一件事,甚至逆向操作、別人丟我來撿,最後必定有所成就,因此民國70年,陳燭梅鵝場內雛鵝高達九成八感染水禽小病毒而死亡,他沒有退縮;曾於外購飼料、屠宰採樣時吃過虧,反而激勵他自立自強,開發出獨到的飼料配方、並自設屠宰場,一步步紮穩養鵝事業的根基。
- -------------------------------------------------
- 「健康放走雞」成功打進有機店 魏趨鼎夢想實踐
- 你有聽過吃素的雞嗎?這一群土雞還有運動場可以活動,接受陽光的照拂,而且雞舍的飼養空間環境寬闊,雞隻不必擠在狹小壅塞的空間,這群好命的雞就生活在苗栗後龍,今年十大神農得主之一魏趨鼎場長的標裕牧場裡。
- -------------------------------------------------
- 「御牧牛」產銷達人楊鎵燡 執著理想而有所成
- 9年前踏入養牛產業便無法回頭
- 原本在台北從事美髮業的楊鎵燡,因為父母年紀大身體不好,所以回到嘉義從事農產工作,當初的他覺得農業副產物下腳料太多,實在浪費,應該可以再利用,因此想到農業副產物可作為肉牛的飼料來源,牛糞又可以作為種植農作物的肥料,既可以做到廢物利用,也可以生產美味牛肉,因此從93年起開始投入飼養肉牛事業,一開始只有養2~3頭肉牛,到目前已有4棟牛舍,飼養規模達600頭。....
- (2013年畜牧類神農獎得主採訪文章,詳見153期畜產報導月刊)
-
2013年02月 152期
- 152
- <畜禽產業回顧與展望>
- 虎躍龍騰生紫氣、風調雨順兆蛇年!龍年對我畜禽產業而言,可謂多事之秋,美牛事件、禽流感事件、豬價低迷、乙型瘦肉素殘留與冠欣乳品等國內食品安全議題,及民間團體披露牛隻灌水等,一波接一波發生,在在考驗各界危機處理與解決重大事件的能力。
- 時至此刻,龍年終於近了尾聲,蛇年將接續登場,盼風雨過後,能撥雲見日,並如前述吉祥話所言之風調雨順,產銷平衡,唯可預期的,來自景氣、物價、防疫、衛生、乃至氣候等內外在環境挑戰並不會少,產業不進、則退,必須培養更強健的體質,以因應來年全新的挑戰。
- 歲末年終,本刊依例製作「畜禽產業回顧與展望」專題,由十二大產業團體領導人檢討過去、擘劃未來,以凝聚產業共識攜手前行;另特別整理、製作101(2012)年畜禽產業大事記,讓您能一手掌握去年林林總總所發生之重要事件與活動。
- ------------------------------------------------
- 102年度畜牧生產目標:白肉雞、肉鴨、羊乳增產 豬價升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為穩定國內農產品產銷,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訂定農業年度生產目標作業要點」及「畜牧法」第22條等規定,考量國內農業各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市場需求狀況、農產品價格與農民收益及近年進出口數量與國內生產實績,並衡酌未來全球農產品生產、貿易等國際經貿環境之變化趨勢,訂定102年度農業生產目標,據以輔導各產業規劃生產,進而達到穩定農產價格,提升農民收益等政策目標。
-
2013年01月 151期
- 151
- (國產飼料作物產業新發展)
- 活化休耕農地計畫啟動
- 飼料作物產業向前行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宣示自本(102)年起啟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中程(102~105年)計畫」,優先活化連續休耕農地,促進農業勞動結構年輕化及擴大經營規模。該計畫的實施,可將我國糧食自給率由現行的33.5%提升至34.9%,並創造農業產值及提供就業機會,重建農業尊嚴、農地生機與農村價值,塑造環境、人力資本與國民健康多贏的局面。
- 該計畫以兩個期作連續休耕之5萬公頃農地為優先活化對象,鼓勵復耕具有進口替代、外銷潛力、有機作物及產銷無虞之「地區特產」等作物;未來同一田區每年仍得辦理一個期作休耕,依現行規定領取休耕給付,另一個期作如自行種植飼料玉米或大豆,每公頃仍可領取契作補貼4.5萬元,及出售所生產飼料玉米或大豆之收益,農民收益將高於現行休耕實質所得。....(全文見151期)
- ------------------------------------------------
- 飼料玉米正名為硬質玉米
- 一般玉米的分類是依據其種子胚乳的特色,而分成馬齒種(dent corn),硬粒種(flint corn),爆裂種(pop corn),蠟質種(waxy corn),甜質種(sweet corn)等類型。其中馬齒種為美國生產玉米的主要種類,硬粒種是熱帶地區玉米的主要種類。爆裂種是用於爆玉米供做零食,蠟質種是糯玉米,甜質種則是甜玉米。
- 馬齒種和硬粒種的種子含有約70%的澱粉,且質地堅硬。在市場上,其可用於生產酒精、玉米粉、玉米糖漿或作動物飼料。不同的用途,其價格依其品質、規格而有很大的差異。一般以飼料玉米的價格最低,但國內市場用量最大。以往國內生產的玉米主要供作飼料用,故稱為飼料玉米。
- 農委會為使國產玉米用途多元化,並能增加農民收益,已將國內農民種植的馬齒種或硬粒種玉米改稱為硬質玉米。即是玉米種子成熟時,其質地硬實,可供作為玉米粉,玉米糖漿,飼料等用途者。目前國內有種苗繁殖場生產硬質玉米台農1號、台南20號、台南24號(見圖,朴子分場提供)雜交種子,農民則可透過各地區農會購買,並可經由各地區農會的協助跟省農會定契約生產硬質玉米。
- 101年2期作,省農會向農民收購硬質玉米的底價為每公斤9元,收購後公開拍賣,如拍賣價格為10元,則多出的1元,省農會將會把其中的0.9元回饋給農民,故農民硬質玉米的價格將是每公斤9.9元。但如拍賣價格為8元,低於收購底價的1元,省農會將自行吸收,農民硬質玉米的價格仍是每公斤9元。故農民種植硬質玉米可確保其銷售無慮。....(全文見151期)
- ------------------------------------------------
- 國內硬質玉米供需概況
- 進口來源變化
- 2008年因國際穀物價格高漲,各國紛紛正視「糧食安全」問題,部分國家開始進行海外屯田政策,不論是以合作、租地或購地方式,均顯示出對糧食自給的重視。臺灣區飼料公會洪堯昆理事長表示:稻米生產本是臺灣的強項,應該像韓國、日本一樣,鼓勵國人多吃飯,少吃麥,將小麥的進口量降到100萬噸以下。...(全文見151期)
-
2012年12月 150期
- 150
- CAS驗證廠商 老將新兵看過來
- CAS優良農產驗證標章(肉品類)的開始是自民國75年元月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行政院衛生署參考美日德等國相關制度,共同成立「建立加工肉品優良品質標誌計畫」,簡稱優良肉品標誌制度,交由台灣區肉品發展基金會執行,迄89年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成立後,概括承受所有業務。執行以來,深獲信賴,驗證品項最初由中式香腸、西式火腿及法蘭克福香腸3大類產品開始,第一批『優良肉品』產品自76年3月上市,僅6家業者63項產品符合標準,之後工廠家數與產品品項均逐年增加,至今年已屆26個年頭,工廠家數到達80家。這些堅持理念持續守護消費者食肉安全,鞏固CAS肉品標章信譽的廠商,應該給予最高的推崇與尊敬。
- 筆者因職務關係,對於早期加入的業者均有機會執行臨場稽查作業,十分感佩業者兢兢業業經營的精神,以及對品質的守護。今撰文先就豬肉產品部分逐一略載,期盼新加入的業者能秉持共同的精神理念,以互信、雙贏、維護消費者健康為第一優先。....(全文見150期)
- -------------------------------------------------
- 赴日本研習國產牛肉產銷制度
- 緣起
- 在貿易國際化、全球化之架構下,我國肉牛產業應藉機轉型升級,並研擬配套因應措施,避免產業因開放進口而受衝擊,以消弭業者恐慌。日本為我國之鄰國,該國在肉牛產銷制度有其獨到作法,雖開放美國牛肉進口,該國肉牛產業仍未受影響,日本黑毛和牛價格甚至長期盤踞高檔,日本為區隔進口、疾病防疫等所採行各項措施中,牛隻個體標示之推動極為成功,成功建立消費者信心,可為我國借鏡。
- 為瞭解日本全國牛隻履歷追溯制度運作模式、牛肉產地標示、品牌牛肉推廣等產銷體系現代化之措施,及國產與進口牛肉之市場區隔等,以做為我國擬訂產業輔導配套因應措施之參考,行政院農委會、農委會畜產試驗所、中央畜產會相關人員及肉牛業者共七人,於今(101)年10月15~19日組團赴日本研習,畜產試驗所代表為恆春分所李光復副研究員及楊深玄副研究員。
- 七人一行先赴日本東京拜訪農林水產省,由其介紹日本牛隻追溯制度及管理面,再由獨立行政法人家畜改良中心,就其執行牛隻個體識別編號執行面進行了解,接著參訪社團法人家畜改良事業團,了解牛肉DNA檢測技術,進而釐清牛隻追溯制度之確認機制,再透過財團法人日本食肉流通中心了解個體識別編號於屠宰與分切階段如何轉移,最後參訪獨立行政法人農林水產消費安全技術中心,介紹JAS制度及目前牛肉產品輔導現況。....(全文見150期)
-
2012年11月 149期
- 149
- 海峽兩岸奶業發展近況
- 大陸 汲取台灣經驗 積極發展低溫奶
- 台灣 鮮乳內需穩定 保久乳轉銷大陸
- 大陸為提升沿海地區乳品市場的競爭力,近年來積極推展「巴氏奶」(低溫奶),與大陸現行大宗的「常溫奶」(保久乳)做市場區隔。為推動巴氏奶,今(2012)年8月18日福建省奶業協會假福州梅峰賓館召開「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以「發展巴氏鮮奶,引領消費潮流」為主題,邀請本會施宗雄理事長組團前往專題演講。
- 臺灣立法 有效區隔鮮乳與保久乳
- 和常溫奶(保久乳)相較,世界各乳業先進國家的消費主流是低溫奶,美、加、英、日及臺灣等低溫奶皆占消費的90%以上,但大陸目前仍以常溫奶為主,因此以「引領消費潮流」作為「發展巴氏鮮奶」的理由。但大陸在本次論壇一再強調,臺灣的巴氏殺菌市場占有率為97.1%,似乎將臺灣的「鮮乳」直接與「巴氏奶」劃上等號,可能是在定義上有所誤會。
- 其實,在臺灣所謂的「鮮乳」,就是以100%生乳為原料的乳製品,採用超高溫滅菌法(U.H.T.)、高溫短時間殺菌(H.T.S.T.)或低溫長時間殺菌(L.T.L.T.)後,再以4℃以下低溫保存的低溫奶,並必須貼有鮮乳標章。其中巴氏奶(L.T.L.T.)只是臺灣鮮乳的其中一種殺菌法,由於L.T.L.T.需有不同的生產設備,且殺菌時間耗時較長,因此目前只有少數幾家乳品工廠的單一品牌及自產自銷的牧場採用該方法。......(全文請見149期畜產報導月刊)
- -------------------------------------------------
- 鼓勵酪農全面加入DHI計畫
- 精準管理牛群、增加收益
- DHI是乳牛場牛群「個別牛隻」性能紀錄收集、保存、分析的計畫,酪農每日隨時記下牛隻各種紀錄,定期由輔導員至酪農牛群來收集,並測定全泌乳牛群之「個別牛隻」乳量,採集「個別牛隻」生乳樣品,將所收集之紀錄及乳樣送到DHI資料處理中心,由電腦處理分析整合個別牛隻各種資料後,印成各種資訊管理報表,作為改善牛群日常飼養管理及擇優汰劣牛隻之參考。
- 個別牛隻紀錄始於「出生登記」,包括識別編號、性別、父母親牛編號、與出生日期及場別與品種別;而後牛隻就有出售、離場、進場的資料;至生長發育期間有健康與配種資料;至牛隻分娩後有各胎次、乳量性能與體態評分及生育力…等資料。估計DHI資料庫中,每一頭牛之紀錄至少有80個以上的資料欄位。
- 世界各國乳牛產業發展趨勢
- 各國乳牛產業近年來情況大致相近,牛乳價格沒有隨物價上漲而增加,甚有還有些國家下降;乳牛場合格的勞工短缺,但仍能持續專業有效經營,且乳牛場仍保持有賺錢的利潤;雖社會經濟、動物福祉、環境保護等對乳牛場經營有更嚴格的需求與限制,乳牛仍能持續增加生產力。雖各國乳牛場數減少,但乳牛總頭數仍維持或微增,乃因牛群規模持續增加,而總產量及產值亦持續的增加。
- 參加DHI計畫之戶數沒有大增、但DHI牛隻總數卻增加,乃因大牛群牧場加入DHI,乳量持續增加,乳品質穩定或持續提升。DHI計畫也開始收集乳牛場交給工廠乳量、飼養、體重變化、飼料、健康、行為(活動、躺卧、反芻、採食、飲水…)等資料,以進一步發展或定義乳牛的新性狀或轉譯成管理資訊,如飼料效率、乳牛健康、最佳人工授精時間、酮症…等。......(全文請見149期畜產報導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