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列印
巧巧文【第02期】正確認知雞隻飼養期
發布日期:2011-02-11

logo   作者:林興誠∣更新日期:98.12.30

  有一些民眾認為在鄉下媽媽及阿嬤飼養的土雞很好吃,也約略聽媽媽及阿嬤說土雞需要飼養半年以上才會好吃,而市售雞隻飼養5-6週就上市,因此主觀認定雞隻一定是在飼養期間施打賀爾蒙才會長得那麼快,其實這種觀念是張冠李戴,以訛傳訛。

  事實上台灣的雞種分為二大類別,一為有色肉雞(包括一般紅羽或黑羽土雞、烏骨雞、鬥雞、閹雞…等傳統土雞)以及白肉雞(所謂的洋雞)。

  傳統土雞飼養期間由三個月到六個月都有,這點阿嬤們說得沒錯,因為土雞的主要烹調方法為吃白斬雞、燉藥膳或搭配各種蔬果燉湯,因此必須飼養久一點,且讓牠們運動,如此肉質才能較Q,同時符合久燉不柴的要求。

  另一類就是白肉雞,亦稱「童子雞」,顧名思義就是飼養期間較短,其肉質較嫩,因此主要烹調方式為炸、快炒雞丁、燒烤或做沙拉為主。至於其飼養天數,經民間普查得知民國95年全國白肉雞平均飼養天數為37.18天,96年為36.92天,97年為36.53天,白肉雞到此天數活體重可達到1.8-2.0公斤之規格重量而上市;經炸、炒、烤後之雞肉具鮮嫩多汁特性,符合市場之需求。

「雞肉飼養期間一定是施打賀爾蒙,才會長得那麼快」?事實上這僅是消費者腦中的一個好像聽說過、卻又沒有正確答案之印象,然一件沒有答案的訊息,竟然被訛傳達40年之久,真是冤枉至極!

  另提以下五項原因,說明白肉雞飼養期間不必、不可以、也不敢施打賀爾蒙:
一、育種技術精進:雞隻每日增重性狀,屬於高遺傳率,經由選拔、留種…等科學技術,就可以育出增重快速之雞種;快速成長之品種,肉質較軟,主要是供需要較嫩肉之烹調如:炸雞、炒雞丁、滷味、沙拉…之用。
二、供應科學飼料配方:台灣肉雞飼養使用黃豆、玉米配方,利用「電腦檢的」原理,於飼料中加上維他命、礦物質、熱能、胺基酸…等之平衡計算公式,配出營養均衡之完全飼料,並以分2-3期方式,分別供應不同週齡之雞隻。
三、 恆溫飼養環境:使用水濂式密閉負壓原理之雞舍,雞舍內控溫於攝氏27度恆溫,促使雞隻安靜,並發揮穩定遺傳性狀,依預定之目標成長。
四、 市場需求:施打賀爾蒙,會使得雞隻皮下脂肪增厚,不具商品價值,尤其白肉雞已有96%以上送合法屠宰場屠宰,若脂肪太多,相對降低屠宰效率,對雞肉工廠而言是大忌。
五、風險考量:白肉雞之生產絕大部分為契作,對於飼養品種選擇極其計較,成本之計算已達錙銖必較之程度,每隻雞施打賀爾蒙,不合乎成本、人工、產品安全及衛生原則,沒有任何一家屠宰公司敢冒如此之風險。

  每有媒體報導白肉雞生產快速,一定是雞隻施打賀爾蒙之消息,幾乎都是「一日新聞」,因為沒有一個記者能夠向學者或專家,求證出任何一篇有公信力之報告,證明這是一個事實而得以繼續報導下去。

  一件沒有答案的訊息被一再訛傳,除了顯示一些所謂學者、專家對不明問題,探求事實之態度不夠嚴謹外;也顯示一些古老觀念,並沒有因為事過境遷而得以完全消失於人們的腦海中。前省政府農林廳早於民國54年公告,全面禁止施打賀爾蒙於畜禽之飼養,且產業也已不再存在此一情事,然養雞施打賀爾蒙之陰影仍被以訛傳訛達40年之久,俗云:「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每一次不實的報導就造成一次的產業傷害,產業、學者、專家、媒體人不得不慎。